迟到的探寻
|
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,无固定经济来源。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、设计、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,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。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,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。 |
|
第一次探察大黄岩口
黄岩口在北京,许许多多的朋友都多次考察过,我却是第一次探寻。
《密云地名志》中介绍此村:“北庄乡杨家堡村民委员会辖村,位于乡域东北部……有农户49户、人口167,均为汉族。大黄岩河切割棒槌山,鹰窝楼山,两壁夹峙,故名大黄岩口。明初筑长城,永乐中于此建城堡,设关口,派兵驻守。……”
《密云县志》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:“大黄岩口、县东北一百十里、在小黄岩口东北、外委戍之。其西五里有杨家堡、千总戍之、今裁、大清水河由口北入边、西流注潮河……。”
有文述:“大黄岩口,亦为永乐年间所建,关口南北双峰并列,关居其中,有清水河一条分支,流经关口。今关口建筑已毁仅略存残迹,关口路东有一敌楼条石基座,路边有兴隆县人民政府立的长城保护标志。东自平谷峨眉山寨西至大黄岩口的长城,明时为墙子路管辖。“
又有文述:“大黄岩口关:建筑已毁。仅存残迹。”
还有文述:“大黄岩口现在只有三个残楼和不过千米残墙,其余无存。”
明史载:“大黄岩口:通骑。县东北一百十里,在小黄岩口东北,外委戍之。其西五里有杨家堡,千总戍之大清水河由口北入边,西流注潮河。”
于是对黄岩口关注。
4月6日一行五人前往探寻。看到:“大黄岩口关,建筑已毁,仅存残迹。”和“三个残楼和近千米残墙”。而且大黄岩口关的营城当初建筑宏伟坚固。营城贴附在边墙上,内外包砖,和两个不同年代的建筑。第一次建筑是石墙,后来是内外包砖的结构。(从一个地窖的口部看到内墙的包砖工艺非常讲究。)大黄岩口营(关)城遗址的轮廓清晰,现在的黄岩口村在其西侧地区。关口南北双峰并列,关居其中,有清水河一条分支,流经关口。古道蜿蜒沿河通达。两壁夹峙,地势险要极冲,是兵家必争之地。史载“崇德七年,皇太极发动了生前最后一次入口之战。这次进军的统帅是奉命大将军阿巴泰等,两翼大军分别从界岭口及黄岩口毁墙而入”可想当年黄岩口征战之艰辛。(附图)
司令于
2008-04-09 01:34:36 发表在分类:
驿路拾零 中
(48082次点击) | 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