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岚晚晴
 山石嶙峋径中镶,岚飞云卷凝紫霜;晚舟无人归夜路,晴月如水挂西窗。 

2006-11-20 Mon

现在还有人用算盘吗?

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,无固定经济来源。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、设计、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,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。
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,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。
从事会计工作二十多年,每天与数字打交道,不知不觉中算盘已被束之高阁,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设备——计算机,手工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。
在传统会计核算中,日记账、明细账、总分类帐以及各种台帐的数据都靠我们的手一笔一笔的记录,每个财会人员都写得一手漂亮的阿拉伯数字,都能娴熟地扒拉算盘珠子,为了做到帐帐相符、帐款相符、帐证相符,来不得一点粗心大意。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很多查找错误的方法,比如“9倍法”,如果明细账和总账的金额相差刚好是9的倍数,那么肯定是数字颠倒了位置,“29”写成“92”,相差“63”;“45”写成“54”,相差“9”。
现在有了计算机,一张记账凭证就完成了日记账、明细账、总账的工作,帐与帐之间不会再发生差错,这种查错方式也就失去了意义,年轻的财务人员没有接触过手工帐,对过去那种为一分钱找到半夜的辛苦工作是很难理解的。
记得那时去某个单位办事,如果找财务办公室,不用打听,也不用看门口的牌子,只要听哪儿有算盘的声音,准保没错,那“噼啦啪啦”清脆的声音已成为财务办公室的特殊音响效果。后来有了计算器,给日常的计算工作带来了便捷,尤其是多位数的乘除运算优势高于算盘,但我们还是习惯用算盘做加减计算,一手翻着小票或者点着账本的数字,另一只手扒拉算盘珠子,听着珠子撞击的声音犹如欣赏悦耳的音乐,单调的工作顿时增加了色彩,有人拿计算器跟我们比试过,确实没有我们的速度快,算盘的运算、存储功能通过九十一粒珠子便一览无余。曾有新参加工作的学生不习惯用算盘,用计算器做累加运算,我对她们说:“看家的本领不能丢,配备的算盘不能当摆设”。可是现在,我的算盘已经被当成了“藏品”,从办公桌转移到了柜子里。
算盘是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重要成就之一,产生于汉代之前,是由古代的“筹算”演变而来的。珠算一词,最早见于汉末三国时代徐岳撰《数术记遗》,书中有“珠算,控带四时,经纬三才”的记述。南宋数学家杨辉的《乘除通变算宝》中有“九归”口诀。元代刘因亦有算盘诗。明人吴敬《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》记载了珠算的有关算法。明清时期,算盘的应用已很广泛。关于算盘制造规格,明万历年间柯尚迁的《数学通轨》载有13档算盘图,上2珠,下5珠,呈长方形,四周为木框,内有轴心,俗称“档”,档中间用一根横梁隔开,运算时定位后拨珠运算。后来出现的各种规格的算盘,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。算盘构造简单,易于掌握,使用方便,成为计算理财不可缺少的工具。算盘从明代开始随着经济文化交往被传入朝鲜、日本等东亚国家,二次世界大战后,美国也从日本引进了算盘。
很怀念我的算盘时代,虽说有些落伍,但当过会计的有谁会忘记那个精细、疲惫的过程呢?计算机把我们从烦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,使我们的账簿、报表更加规范、准确、美观,不能不说是社会的进步。会计核算告别了算盘,但算盘在人类社会中发挥了几百年的作用是不会被人们忘记的。

2006年11月17日


凤姐于 2006-11-20 22:40:33 发表在分类:平淡生活
(49554次点击) | 标签:  



 评论
 · 发表新帖
 留言总数0帖 页次:1/0 每页:20条 


Power by 长城小站, Ver1.0 update at 2024-02-04